最近,“认干妈,为你养老送终”之类的帖子在社交平台频繁刷屏。

颠覆传统认知的背后,是老龄化社会下的情感供需错配。独居老人(无子女、丁克或空巢)精神孤独渴望陪伴,而年轻人则因房价、职场压力、异地漂泊等因素渴望情感支持与资源互助。

双方各取所需,在虚拟与现实之间,试探着一种非血缘的“拟亲缘关系”。

这种关系既像一场跨越年龄的抱团取暖,又像一场心照不宣的利益交换。

有人认为这是互联网时代催生的新型养老模式,为老龄化社会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也有人担忧这将成为不法分子精心设计的温柔陷阱,让本就脆弱的老年群体面临更大风险。

在这看似温情的代际互动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社会现实?当传统家庭结构逐渐瓦解,这种“拟亲缘关系”能否真正填补情感空缺?

非血缘家庭“招聘会”

“孤儿,找一个膝下无子的老人,给你养老送终”

“从小缺爱,想认干爸干妈和哥哥”

“认干妈,可以去你的城市生活”

“90后,想认干妈,可以陪您聊天、散步,将来为您养老,希望我们能成为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