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养老神话,也“塌房”了?
“没想到,日本的养老院竟这么落后。”
这是2013年川口彰俊初入养老行业时的第一印象。在那之前,他在一家制造业日企的厦门分公司上班,习惯了机械化、IT化的工作环境。如果不是应舅舅的邀请回到日本,在富山县帮忙管理养老院,川口彰俊恐怕不会意识到,外界眼中堪称典范的日本养老模式,远没有想象中完美。
此后10年,川口彰俊以“社会福祉法人喜寿会”(以下简称“喜寿会”)常务理事兼特别养护养老院院长的身份,推动了养老院的“3A介护改革”(安全、安心、安逸),见证了日本这个“超高龄社会”所面临的现实挑战——看似光鲜的养老体系之下,国家预算不足、护工严重短缺、科技化水平滞后等深层危机正投下巨大阴影。
这些切身体验和深刻观察,最终被川口彰俊写进《高龄海啸》一书里。他在书中详细梳理了日本养老体系的发展历史、繁杂的介护保险制度,以及自己作为养老院院长的一线经验。
日本是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2024年,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3624.3万人,占总人口的29.3%。在川口彰俊生活的富山县,高龄化率超过30%。偶尔,他会在停车场看到一辆车占两个车位的情况。“那样的车上往往贴着高龄司机的标识,车身老旧,布满伤痕和凹陷,可以想象这位老人车主发生过多少次碰撞。”
而中国目前65岁及以上人口突破2.1亿,占总人口的15.4%。相比于日本,中国老龄化的规模更大,速度也更快。面对即将汹涌而来的高龄海啸,我们的社会做好准备了吗?
在川口彰俊看来,现在中国养老行业还处于扩大服务数量的阶段,有一部分质量非常好的机构,但总体来说服务质量还没有达到理想水平。
“日本国土面积小,地区间差距不大;而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水平差异巨大,不能照搬经验。”这也正是曾经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就读的川口彰俊用中文写作本书的目的,他希望将日本的经验和教训分享给更多人,“让中日两国都顺利应对高龄海啸,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月入多少,才住得起养老院?
与川口彰俊见面这天,我们一起参观了国内某头部连锁养老社区。走进院区,最先看到的是智慧平台上实时滚动的全国24个社区运营数据:在住居民超过16000人,80—90岁的老人最多,还有2000名包括院士、校长、老干部在内的“影响力居民”。
社区内,一居室的月租为8000元左右,不含伙食费;两室一厅月租则突破万元。园区绿化精致,每天会举办几十场文娱康复活动,但这样的价格无疑让大多数普通人望而却步。而在更广阔的农村地区,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想要找到一家千元以下、干净靠谱的养老院,实属不易。
年轻人常说,现在努力打工,就是为了老了以后能住进养老院。“住不起”,已成为许多人想象未来养老生活时最大的担忧。